一切又歸於平靜,
原本開啟的大門,
現在又重新關閉;
為保那最珍貴的,
免再受的衝擊破壞,
現加裝更多鐵閘、門鎖。
大門現已深鎖,
這最珍貴的,
不會再受外間影響,
就讓其在屬於自已的世界生存吧,
讓一切再歸於平靜。
Blog of Wan Leung (Chris Wong, wanleung)
一切又歸於平靜,
原本開啟的大門,
現在又重新關閉;
為保那最珍貴的,
免再受的衝擊破壞,
現加裝更多鐵閘、門鎖。
大門現已深鎖,
這最珍貴的,
不會再受外間影響,
就讓其在屬於自已的世界生存吧,
讓一切再歸於平靜。
因上次地震而斷的海底電纜, 還沒修好,
據由其他各地的ISP得知, 第一條電纜可能會在今個月末修好,
而其他的, 還沒有計劃.
現時香港連外國的速度, 部份網站仍非常慢, 甚至no request,
但一些熱門站, 可能因isp在透明proxy, 所以速度比較好.
但本人連上日本的大航海時代online仍很不穩定.
本人的中文真的一日不如一日…..唉……
原文是英文, 是本人回信的一小段, 是回應”所有男人都是盲目”這一句.
其原因是本人再之前的信中, 問這位友人有沒有男朋友, 4年以來, 終於克服了自己的底線, 問了這一個問題.
她說沒有, 但身邊有男子找他約會, 但只看到她的面具, 不知她所真正喜歡的, 男人都是盲的.
本人已給她的光芒弄盲了很久, 可說是失明人士, 而且可說是永久失明.
回想4年前(02年)在英國, 第一天回大學, 在禮堂聽校長的講話, 本人當時坐在一行的末端, 隔壁位子坐了一位由中國大陸來的學生, 當時整行只坐了我們2位.
當校長說了一段時間後, 那位大陸學生和本人說很悶, 而且說這裡沒有美女,
就在這時, 我才發現她正坐在我們身邊的空位子, 坐在那位大陸學生隔壁(即那位大陸學生坐在我和她的中間), 那時整行只有我們3個人,
本人心道, 有一位正坐在你隔壁.
她當時穿著白衫白褲白鞋, 給本人的感覺很賢淑. 那時已一見鍾情.
當完成了開學禮儀後, 就去找她的蹤影, 當時在大堂有早餐會,
她正在一角品嚐著咖啡, 而本人就因讀了7年男校關係, 和差不多同年齡的女性對話時會怕羞,
因此在她面前食了3個甜甜圈, 等到有一位台灣仔和她說話後, 才走上前介紹自己, 真遜……
“Where do you from?”
“From Japan.”
“よろしく”
“どぞ”
同日下午, 一同在圖書館門前的廣場吃三明治.
一個很奇妙的認識過程……
唐人街, 是本人第一個約她出來吃午飯的地方…..
Greenwich是本人第一個約她一起遊覽的地方, 但亦是唯一一次…..
之後一直都是在校內吃午飯, 下午茶…..
有一次是出唐人街吃晚飯, 現回想起來, 又是把握不了當時的機會, 真遜……
為了她, 學日文……
現回想, 感覺一直有很多機會, 但都錯失了……感覺上, 她對我的態度, 在第3年開始有一種迴避的感覺.
最後一次在英國吃飯是05年7月8日, 7月7日倫敦爆炸後的一日, 7月7日亦是她畢業的日子.
本人的畢業禮在7月4日, 本來想邀請她出席, 但她在考試後已回日本, 7月6日才到英國, 因此放棄.
本來很想出席她的畢業禮, 但由於她沒邀請, 因此打消念頭,
及後聽到地鐵爆炸, 剛巧那爆炸地點正是她要坐的線, 而畢業禮正是早上開始.
那時非常擔心, 而且電話打不通, 因為當時英政府為免是無線電話引爆而停了電話服務,
及後電話通了, 平安, 放下心頭大石, 就約了7月8日吃午飯.
7月8日, 到了唐人街吃午飯, 亦送了一盒由老爸遠渡而來所送來的, 不知由哪裡弄來的白之戀人的巧克力給她.
但當時她給我的感覺好像很苦惱. 當日, 她的衣著和平時的很不同, 她平時是不會裝扮, 但那日打扮得很美, 而且穿了件黑色低胸裝.
飯後, 她說約了朋友, 說可否陪她一下到他朋友來, 而且她說她朋友不知道我和她相會, 說不要在他面前提吃飯這回事,
之後她的朋友來了, 而我亦知其為何許人, 在網上找到的資料, 他和她是在日本已是同學, 而且是一同過來英國讀書,
那時看到她望著他的樣子, 很甜, 我就知道, 沒希望了.
其後, 看到她和他到King Cross Station獻花, 而且上了報紙.
倫敦爆炸後, 一遍愁雲慘霧, 天氣也一樣, 天陰, 下微雨, 到處下半旗,
在Trafalgar square上的我, 心碎了.
……
本人每一年在她的生日和聖誕, 都會寄一張卡.
她的生日在7月28日. 因此在那次之後, 在將要寄出的生日卡上, 附上我的第一封情信,
用一些很平實的筆觸, 把我由認識她開始以來的心路歷程寫下, 向她表白.
其回信為, 我只不過是她其中一位很珍貴的朋友.
之後, 我嘗試用email聯絡, 說自己近況, 問問她的近況, 寒暄一下, 但沒有回覆……
到聖誕, 又寄了一張聖誕卡, 仍沒有回覆……
直到今年, 寄了一張生日卡, 終於有回覆.
而且, 回信中, 第一次用sweet和love這2個字.
大意是張卡很甜, 多謝.
之後, 大家用mail談了不少近況, 很普通的問候, 寒暄, 朋友之間的交流.
到了9月, 由於工作壓力大, 又要清假, 於是在剛趕完demo後一段比較清閑的日子,
取假在10月到日本旅遊, 剛巧她所住的城鎮有祭典, 於是”順道”探一下這位老朋友.
用email和她說我和家弟會到其城鎮看祭典, 有空一同吃個飯.
之後一直沒有回信.
不懷著什麼希望, 亦不祈求可見到她一面, 準備到日本.
就在出發前一日, 收到回覆, 取得了聯絡方法.
在日本, 在遊淺草雷門寺, 想買一件禮物送她, 於是就在那裡選了一個平安符電話繩給她.
應約之日, 到了她所住的鎮, 終於能見到她, 她的衣著和平時在英國的沒有分別,
一樣的平實, 賢淑. 和她一起行祭典, 但我又做了笨事情, 連家弟都說笨, 又錯失了不少能創造回憶的機會.
飯後, 她送我們到車站, 途中, 我把那由淺草買的電話繩送給她,
她收到禮物的反應, 嚇了我一跳, 她的反應是又叫又跳, 非常開心, 而且臉上露出了甜絲絲的微笑, 和我當年看到她對他的微笑相同.
近日, 她在工作上遇到困難, 不知現時工作的目標為何, 前途為何, 想立即辭職, 並決定第二日回公司辭職.
但她說辭職後, 想不到要做什麼, 可能只躲在家中什麼也不幹.
那時我只能為她加油打氣, 要她想清楚, 是否因一時衝動而不幹, 並說一些道理,
她以前為我打氣的說話等.
最近, 她的回信, 她決定先不辭職, 並多謝我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為她打氣, 她很喜歡讀我的信, 她覺得有我這位好朋友深感榮幸.
……
她是光芒四射的, 但不知我在她心中亦 是否 或 曾經 光芒四射.
……
一個電車男性格的人, 能到這個階段已是很好了.
我並不祈求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
我只能盡力演好我的角色–一位好朋友.
(十足玩戀愛game中的普通ending……唉……)
所有男人都是盲目,
因為他們的眼睛,
都被心儀的對象,
所發出的光芒,
弄盲了.
本人很喜歡李天命的書, 在中五那時第一次看李天命的書, 就開始學習用語理分析來思考問題.
尤其到了大學時代讀到logic和reasoning時, 發現非常有用, 因為那些科目, 所需的就是語理分析.
寫電腦程式, 需要把人們的idea和design, 數理化地成為程式語言, 語理分析在那時就非常有用.
前2日在書局打書釘, 看到哲道反思這一本書,
是一本反李天命(理論)的書, 於是拿來看看, 看如何反李天命(理論).
該書的簡介:
[李天命在《哲道行者》嚴厲批判基督教教義,結語︰「33教謬,如何安置?」他也在《殺悶思維》表示,他提出的33教謬,每一點的分量都重到令基督徒擔當不起。此言似是而非、誇張失實。
本書從分析哲學、科學哲學等角度,全面批判李氏的哲道,包括他的思方學和天人學。作者結集了著名哲學家的見解,例如羅蒂、科恩、奎因、波普、孔恩等,把他們的經典批判聚焦在李氏的哲道上,藉此指出它的弊病,給讀者反思的機會。
本書亦以難題解答的形式,正面回應李氏提出的33教謬,具體申明他的論點所存在的謬誤。在解答之餘,也以子矛子盾的方法,順勢批判他的哲道。這樣,希望能夠批判得徹底、回應得徹底。]
本人看完之結論:
8隻字: 避重就輕, 轉移視線.
該書一開始引用Rusell和Godel所找到的例子, 來否定邏輯.
因此一開始已以子矛子盾打倒自己.
之後, 用避重就輕, 轉移視線的方式, 來所謂的批判.
本人感覺不出有什麼正面回應.
該書亦否定語理分析, 但在批判李天命書中所謂的謬誤中, 亦用了所謂的語理分析.
本人在此不談哲學, 只談邏輯.
邏輯不等於哲學.
正確來說, Rusell和Godel所找到的矛盾, 並沒有破壞邏輯系統,
他們的發現, 反而令今日的邏輯系統更完善.
Godel的發現所得的結論是, 邏輯系統是不完整,
因為一個model不能證明所有是對的.
因此邏輯系統需要在原有model上, 發展一些新的model.
很抽像, 但其實很簡單.
數學的基礎在於邏輯系統,
這個model邏輯系統就常見於數學上.
最簡單是 natural number, interger, real number, complex number.
每一組數就是一個model, 當natural number 不能解-1時, interger不能解 開方3等,
就需要新的model, 而新的model是基於原有的model而發展的.
人的思考方式離不開邏輯,
一定有
1 a與b
2 a或b
3 沒有a
4 如果有a, 就有b
這亦是邏輯最根本. 而未來, 全部, 可能等, 是基於這個model再發展上去.
(由K, KT, KT4, KT45, 發展到KT45n)
否定邏輯, 即否定人的思考方式.
語理分析是先找清楚其語句的定義, 再用邏輯來分析其對錯.
本人不見得語理分析有什麼問題,
基本上讀科學的人理論上需要學語理分析, 尤其電腦和工程系.
該書作者是工程系出身的,
對該書作者對Rusell和Godel證明的理解,
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